永康:培植"清廉森林" 助推清廉国企建设
“我们把清廉国企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形成了市场化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机制,相继开通了永康至宁波和永康至温州两条海铁联运班列。”日前,永康市交投集团双飞运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清廉国企建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海铁联运班列发送货物累计总价值超2亿美元。
双飞运输有限公司将清廉建设融入改革发展,是永康市扎实推进清廉国企建设的一个缩影。为全力推进清廉国企建设走深走实,近年来,在永康市纪委监委的督促指导下,市国资办创新提出培植国资“清廉森林”,助推国企绿色发展的清廉国企建设总思路,从制度筑廉、监督护廉、文化育廉等方面深植清廉因子,不断激活国企发展的清廉“正能量”。
制度筑廉,规范行权机制
完善的制度建设和规范的机制运行是清廉国企建设的“坚实基础”。在永康市纪委监委派驻第三纪检监察组的指导下,市国资办发挥统筹监管职能,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处,开展全流程梳理优化,制定出台了项目、资金、资产、人事等23项内控制度,把“清”和“廉”的要求渗透落实到权力运行各个环节中,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例如,永康市出台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分类建立国企“市场化”薪酬考核机制,全覆盖审计国企薪酬和财务开支情况,有效化解国企薪酬发放不平衡、不合理、不规范的潜在廉政风险;实施“阳光招拍租”工程,国有企业资产出租率提高到96.13%,为国资“清廉森林”构建绿色生态。
在永康市纪委市监委指导推动下,各国有企业将制度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建立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决策机制,建立企业、部门、岗位三项权责风险清单,不断强化风险防控,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如水投集团针对施工单位合作施工班组管理“风险点”问题,推出“施工班组管理法”,明确施工班组规范入库、透明竞价、优胜劣汰等程序,确保工程廉洁高效推进;文旅集团实施“1+4”制度建设,创新建立“四色三级预警”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等等。
监督护廉,牵紧“内控防线”
如何牢牢牵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坚持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协同贯通、两轮驱动,是清廉国企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一方面,针对国企纪委力量薄弱、能力经验不足等实际,永康市纪委监委有效整合监督力量,着力构建“委机关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国企纪委”片区协作联动机制,对国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巡察整改、清廉国企建设等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及时准确掌握国企政治生态,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另一方面,各国有企业全面建立内控体系,构建企业纪检监察、出资人、监事会、企监会、审计、财务、法务等“大监督”格局,围绕国有企业物资采购、资金管理、资产招拍处置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建立监督信息共享、行权履职约束机制,及时发现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为国资“清廉森林”进行修枝整形。
此外,针对以往资产处置不及时、价值不明确、管理成本高、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永康市推出“一库通查”系统,推行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覆盖全市82家国有企业及下属直接管理子公司,实现所有国有不动产从登记、查询、处置、变更全流程可视化。该系统预计每年可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1000余万元,实现国有资产“智慧”监管。
文化育廉,涵养清风正气
“清廉公交”“清廉市场”“清廉工地”……在公交车、五金市场、项目工地进行廉洁文化展示和宣传,打造清廉项目示范单元,是永康市聚力成风化人实施“廉洁文化进国企”工程的其中一环。日前,永康市纪委监委开展的“亲清联动好家风”廉洁文化活动中,全市新提任市管干部和家属乘坐市交投集团的“清廉公交”开启一路清风行。
为厚植清廉国企的文化底蕴,永康市各国有企业因地制宜创新廉洁文化载体,将清廉元素融入建设工地、运营现场、经营项目等生产场所,推进廉洁文化进部门、进市场、进车间、进班组、进岗位、进家庭,深入打造“清廉公交”“清廉市场”“清廉工地”等20多个特色廉洁文化传播载体,逐步形成以廉洁家文化、五金旺市清风润商等各具特色的国企廉洁文化品牌,为国资“清廉森林”注入成长养分。同时,各国有企业开设“清风国企”专栏,不定期展示清廉国企创建举措、创建成果。
“清廉森林”的建设初见成效。截至目前,永康市成功打造了2家AA及以上信用评级平台,区域性融资能力不断增强。2019年至今年7月底,该市国资国企累计筹集资金250多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市社会经济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指导各市属企业结合自身特色创新廉政载体,完善规章制度,推动清廉国企建设再上新台阶。”永康市国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永康市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zjsjw.gov.cn/zhuantizhuanlan/qlzjnwtx/qinglianguoqi/202208/t20220810_668449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专项监督为农田"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