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做实过渡期专项监督
冬日暖阳轻柔地洒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走进“南疆第一村”巴州尉犁县达西村,一条风情街、一条馕产业街、一处夜市,36家风情园、9家民宿、2000亩香梨园,串联起达西村乡村旅游新格局,村民们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
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紧紧围绕过渡期专项监督,强化政治监督、细化日常监督、做实专项监督,努力交好过渡期监督这张答卷。
上下联动压实监督责任
自治区纪委监委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纳入政治监督内容,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制发《关于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监督实施方案》,明确过渡期专项监督22条措施,及时作出部署,一体推进落实。
围绕过渡期专项监督新课题,自治区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队赴和田、喀什、克州、巴州等10个地州市26个县市开展专题调研,针对脱贫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问题新特点新表现,把脉梳理,拿出专项监督的实招硬招。
采取“室组地”联动方式,自治区纪委监委统筹区地县三级纪检监察力量,对过渡期各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推动有关部门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纳入年度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有力推动责任落地落实。
监督清单到村到户到人
“为增强监督针对性、有效性,我们区分35个巩固提升县、20个示范引领县和38个加快发展县的不同情况,紧盯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重点工作,督促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梳理风险点,制定一县一清单、一部门一清单,以精准监督压实责任。”自治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介绍。
博州纪委监委紧盯医保、大病救助、高龄补贴等涉及民生的重点岗位,按照高中低三级划分廉政风险点,开启重点盯、经常盯、抽查盯常态化监督模式。乌什县纪委监委分别制定项目资金、学生补助、全民健康体检等方面10个监督方案,聚焦重点靶向施治。
“现在我们每一分钱花在哪儿,发放给谁了,公示栏里写得清清楚楚,政府和老百姓都放心了。”在墨玉县芒来乡拜合提村委会,刚刚领到残疾人补贴的村民艾则孜·如孜笑意盈盈。
为解决农村“三资”管理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墨玉县纪委监委整合监督力量,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统一编制村(社区)集体“三资”清单、管理运行流程图,做到“小微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
像这样的提级监督试点,自治区纪委监委在全区统筹选取了793个。在这些集体“三资”规模较大的村(社区),县级纪委监委对村(社区)党组织、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进行提级监督,监督触角直抵乡村最后一公里。
领钱的人在哪里?发放种类有哪些?钱有多少?谁在用卡?抓住惠民惠农资金“一卡通”这条线,聚焦关键环节,自治区纪委监委共开展5轮专项监督检查,督促12家业务主管部门单位针对惠民惠农资金发放管理,严格履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确保每一分惠民惠农资金都用在群众身上,让“一卡通”真正成为群众的“明白卡”“幸福卡”。
借助信息化和大数据平台,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专项监督更加精准、高效。驻农业农村厅纪检监察组督促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利用好现有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加快升级新疆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实现部门数据互通、信息共享,为专项监督提供数据支撑。
提级监督、交叉监督、片区协作监督、大数据监督……监督方式的创新,有效破解了熟人社会监督难题,推动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让基层“小微权力”真正服务于民、取信于民。
标本兼治促进长治长效
“乌恰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永宽作为7个惠农项目监管负责人,未积极做好项目统筹协调对接工作,对项目实施进展情况跟踪监督不力,导致7个项目均未按期竣工,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今年元旦前,自治区纪委监委再次公开通报“四风”问题典型案例。依托各类媒体,通过乡村大喇叭、升国旗宣讲、干部入户等途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基层“微腐败”及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大通报力度,发挥警示震慑“活教材”作用。
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针对过渡期专项监督发现和查处的突出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以案促改通知书77份,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健全完善相关规章制度161项。
脱贫不返贫才是真脱贫。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乡村振兴主管部门、各级党委进一步落实防返贫工作机制,完善贫困预警监测体系,加强就业、产业、项目、资金等衔接,有效防返贫、稳就业,助力美丽乡村走向全面振兴。(通讯员李娜娜蒋兵||责任编辑 李文峰)
原文链接:http://www.xjjw.gov.cn/show/454-15664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