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吏故事 | “青天”江舻轶事
“村外桃花春色满,桥头杨柳午阴清。当年廉吏今何在?三晋曾闻有颂声。”明国学者李学诗在《镇夷关怀江仁斋先生》一诗中提到的村子位于腾冲市清水乡镇夷关,而诗中盛赞的廉吏则是有着“江青天”之誉的清代腾冲进士江舻。
少年求学展才华
镇夷关原名合泽关,属腾冲元代古四关(马面关、镇夷关、猛连关、古永关)之一,位于腾冲市清水乡西北部,距腾冲城7公里。村落形成于明代,依山傍水,气候宜人。据史料记载,镇夷关村人由南京应天府迁徙而来,以江姓为主,原为山东人士,江氏一族的主要职业都是戍守边关。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变迁,镇夷关江氏一族后人逐渐以耕读为业,后更以耕读传家。腾冲明清六进士之一的清嘉庆丁丑科进士江舻便出生于此。
江舻,字济占,号仁斋,镇夷关人。曾祖父江佐武为贡生,祖父江有中是文林郎,父亲江九煜也是贡生。江舻天资聪颖、卓尔不凡,少年时就名满乡里。曾先后受业于吴邑赵文荪、和顺寸式玉门下,并有所成就。
当时清水乡里虽然有私人讲学,但所能学到的知识有限。江舻为了掌握更多知识,特意跑到百里以外去访名师求教。小小的他背着行李,不畏艰难一路前行。时值冬季,积雪很厚,江舻的四肢都被冻僵了,但依然没有磨灭他心中求学的火焰。与他一起求学的人无不锦衣华服、餐餐珍馐,只有江舻一人粗布裹身、顿顿馒头,但他毫不在乎。在江舻看来,求知如登山,历尽艰辛才能披荆斩棘,到达山顶。
正是由于这样的刻苦勤奋,江舻才有了后来的成就。江舻于嘉庆五年考取拔贡、六年辛寅科中举、二十二年丁丑中进士。
勤政廉政只为民
江舻自中进士后就没有回过故乡,一直在山西省怀仁县、绛县为官。他刚正不阿、居官清正、勤政廉政、爱民如子,被百姓称为“江青天”。
江舻在绛县任职时,当地村民因干旱争水斗殴,死伤不计其数。他忧心如焚,日夜钻研,发明了一种叫“水平”的仪器,用来观测配水。
该仪器由“水平”“罩板”“度竿”3个部分组成。将水注入水平槽的池中,3块浮木随之浮起;调整转关脚,使3块浮木上的立齿尖端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观测者用一眼通过立齿尖端所形成的水平线瞄准远处的度竿,再由持板人记下度竿上所对应的刻度。这一“水平”仪器让困扰村民多年的问题迎刃而解,村民们无不拍手称快,并按照当地最高礼节给江舻送来谢礼,被江舻几次拒收。
江舻为官清廉,心系百姓,无论在怀仁县还是绛县,都做了许多实事、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两袖清风美名扬
因过度操劳,江舻不幸染疾,卒于绛县任所。他执政清廉,为官一生却没有积蓄,以致死后其子无力运柩还乡。江县令两袖清风的事迹感动了群众和各地乡绅州官,当地群众感念他的恩德,积极筹资相助,沿途州县也自愿承担过境费用,江舻才得以魂归故里,遗骸被安葬于镇夷关大尖坡。
江舻不仅政绩斐然,官声卓著,且文采超群,书作俱佳。曾著有《半个山斋诗文集》,惜已散佚,仅见李根源先生纂《永昌府文征》收其诗作九首。李根源还为江舻写了许多诗文,并于1929年在镇夷关大桥边立“清江仁斋先生故里”一碑,至今依然屹立,为后人所念。
“山周水合镇夷关,行过桥头立马看。偶忆绛州江大令,青天民颂好清官。”民国时期,曾任腾越海关龙江分关委员的李曰蔚用此诗对江舻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腾冲人亦皆以江舻为榜样,以不同形式来纪念他。
如今,在腾冲市博物馆还保存着一块“文魁”匾,印证了江舻出类拔萃的才华。江舻求学、讲究礼仪和为官清廉的轶事依然在腾冲市和山西绛县传颂,已成为当地“执政为官”的楷模。
通讯员 段玉环
原文链接:http://www.ynjjjc.gov.cn/html/2024/lianshijingjian_0604/12951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绵竹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一正一反“两堂课” 助力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下一篇:取义拼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