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舆情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媒体报道 >正文

文化中国行丨文博热推动红色文化传播

时间:2024-05-23 来源: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0

  

  近日,众多游客在上海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排队参观,瞻仰合影留念。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组织党员干部参观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展,赓续红色血脉,筑牢政治忠诚。 肖宇芬 摄

  红瓦铺顶,绿藤掩窗。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北大红楼,扑面而来的是沧桑而又庄严的历史气息。研学团少年站在红楼脚下齐声朗诵,佩戴党徽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到这里探寻那段革命先辈救亡图存、上下求索的历史。

  北大红楼同建党紧密相关,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北大红楼通过布置59个展厅,系统讲述了百余年前中国共产党创建前后在北京革命活动的历史。当年时代先锋们的活动地,如今成为新时代青年的“精神补给站”。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当下,随着各类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革命人物故居等得到有效保护利用,红色博物馆持续火爆。记者注意到,不少红色博物馆依托革命旧址与文物,精心策划了主题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展陈方式灵活多样、手段推陈出新,进一步激活红色资源价值,让人们在红色之旅中砥砺精神、凝聚力量。

  为一座红色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涵养家国情怀的教科书

  “我的姥爷曾经在这里读书,每次来北京我都要来这里看看。对我来说,在这里,国与家连在了一起。”5月15日上午,今年67岁的山东烟台市民曲海燕一边听着有声导览,一边在北大红楼展区内参观,感受一百多年前的爱国学子们的激昂与热血。

  在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的指引下,我国革命文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据统计,全国革命历史类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不少革命旧址成为“网红”打卡地,一些红色博物馆成为城市名片,为一座红色博物馆奔赴一座城成为很多游客的选择。

  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陈列部主任、研究馆员刘静看来,红色博物馆热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分不开的。红色资源镌刻着无数革命先烈热血与奋斗印迹,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件件党史文物、一个个革命故事、一座座精神丰碑,讲述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红色资源成为人们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的教科书。

  与此同时,一些红色博物馆创新传播方式,注重以“物”说“史”,在讲“物”的同时,更注重“史”,把“史”作为展示的中心,“物”配合“史”,突出历史事件或人物特性来选用展陈文物,渐渐让红色博物馆成为传承红色精神的历史课堂、民众日常出游的热门选项。

  此外,大多数红色博物馆不仅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与文物,而且其馆址本身就是革命遗址。透过一座座博物馆和其中的文物展陈,观众可以看到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场景,有穿越时空的历史现场感,沉浸式体验使民众更加深刻感受到历史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让革命遗址“会说话”——推动党史国史教育入脑入心

  “忠诚履行监委职责,严格党的纪律,纯洁党的队伍”,在中共五大开幕式会场内,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王荷波举起右手,带领中央监委委员进行庄严宣誓……长江之滨、黄鹤楼下,沉浸式历史场景在武汉革命博物馆铺陈开来,向观众们讲述1927年武汉风云激荡的岁月。

  红色文博热潮背后,是各地博物馆、纪念馆的积极探索实践。其中,把情景演出引入革命旧址,是当下革命历史类博物馆提升参观代入感和真实感的重要方式,使人民群众在走近红色文物、触摸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中不断涵养家国情怀。

  “我们通过《历史的回望》《最后的团聚》《庄严的宣誓》《监委主席王荷波》四大篇章,打破舞台表演边界,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创办武昌农讲所、中共五大召开、中央监察委员会诞生等1927年发生在武汉的历史事件,让观众与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零距离’互动,在身临其境的历史氛围中,推动党史国史教育入脑入心。”武汉革命博物馆副馆长张帆对记者表示。

  记者还注意到,伴随数字技术发展,口头传播和实物展示的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被打破,线上和虚拟空间在不断拓展。一些展馆不断丰富陈列手段,通过高科技、多元化的传播手段,提高展陈设计水平,留住更多年轻观众。

  在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红色故事展厅,一幅巨型数字屏在观者眼前呈现,依托油画《周恩来和他的朋友们》,该纪念馆制作了数字展示交互系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4D+6面”全景影院内,观众随着机动座椅的移动而左右摇摆,坐在原地即可沉浸式体验飞临“中国车”“中国桥”“中国港”等,还可以随“嫦娥号”登月,随“蛟龙号”潜海。

  “红色资源的传承与赓续,需要科技赋能、与时俱进,让革命遗址‘会说话’。”湖南党史陈列馆副馆长陈艳告诉记者,近些年,红色旅游对公众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很多展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持续创新教育方式,拉近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如针对观众评价高、社会反响大的重点展览,充分运用激光全景复制、HDR融合、多媒体互动、VR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搭建全天候观展平台,集沉浸式漫游、虚拟讲解、文物展示、视频播放等功能于一体,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

  致力于教育与研究——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5月15日上午,短暂的半天时间里,北大红楼前迎来了两拨研学团学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文旅体局副局长李想带领锦山二中30名初二学生走进红楼,感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历史背景、文化氛围和精神风貌。

  “相较于历史书上的文字讲述,馆内的展览更加全面生动,并且更加系统地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推广的过程。希望同学们通过此次研学,深入了解展览背后人物与故事,激发感怀先烈、心念家国的情怀。”李想告诉记者。

  “教育和研究是博物馆的两项核心职能,也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也是未来我们致力发展的方向。”刘静告诉记者,利用红色博物馆打造现场教学基地,开展社会教育,是其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据介绍,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积极探索社会教育工作新形式。今年以来,该馆积极策划开展社会教育活动36场,活动直接参与人数达2.5万人,惠及从学龄前儿童到在校学生、在职员工以及退休老人等多年龄段的社会人群。

  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湖南党史陈列馆开展多种形式研学活动,开发“开学第一课”“学党史 绘军旗”“学党史 绣党旗”“观看红色电影 解读伟人历史”“跟着毛主席学读书”等100多期线上线下研学活动。“其中线上研学活动引发热烈关注,同学们不仅可以在直播间听党史故事,还可以互动答题赢礼物。截至目前,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2000名师生参与其中,我们共发出了近千份电子研学证书。”陈艳告诉记者。

  “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是核心,而做好研究则是开展教育的前提。”刘静告诉记者,“一方面,研究工作贯穿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全链条和全过程,从博物馆的藏品征集保护到价值挖掘,再到公众教育、开放服务、文创产品开发等,这些工作都以研究为基础。另一方面,博物馆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这个桥梁最重要的基石就是研究,只有通过研究,才能进一步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

  以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为例,近年来,该馆积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加强基本陈列展览研究,坚持用唯物史观来反映和记述历史,在有址可寻、有物可看的基础上,做到见人见物见事见精神。同时,在保持基本陈列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深化研究、及时补充体现新时代精神的专题展览。去年以来,全馆组织参加学术会议等10余次,举办学术会议5场、学术讲座20余次、应邀讲座8次,出版学术著作6部,为呈现展览清晰历史脉络,丰富展览内容,创新讲述形式提供了学术支撑。

  对于发挥好红色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功能,用好用活红色资源,陈艳认为,首先要打造精品陈列展,坚持红色内容为主,全面呈现红色文化的时代背景、故事场景,讲好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又要创新表现形式,灵活运用AR、VR、AI技术等创建红色资源虚拟展览馆、线上体验馆,生动阐释红色资源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家国情怀、革命精神等。同时,加强对革命文物史料的研究。通过口述史采访和实地调研,深入挖掘文物史料背后的感人故事、承载的历史脉络和反映的伟大精神。通过整理、鉴定、建档,深化对文物史料的研究阐释和内涵挖掘,加强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和共同研究,提升学术理论研究的成果质量、宣传效果和时代价值。(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子玉)

  


原文链接:http://www.hebcdi.gov.cn/2024-05/18/content_918108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深度关注丨辩证看“压舱石”

下一篇:深度关注丨防止“一发了之” 做实以案促改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纪检舆情网 jj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