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舆情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领导活动 >正文

南方嘉木和天下

时间:2023-08-26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 作者:佚名 0

  

  3.jpg

  4.jpg

  ②

  5.jpg

  ③

  6.jpg

  ④

  图①:宋代画家刘松年《撵茶图》,画中展示了多种宋代茶具,左下方一人正在用茶磨研磨饼茶,可以与《茶具图赞》中的茶磨对看。(资料图片)

  图②:宋代审安老人撰《茶具图赞》,为十二种茶具冠以姓名、职官,这里展示的是茶磨。陈彧之 摄

  图③:陆羽《茶经》书影,该版本为宋咸淳九年(1273)刻《百川学海》本,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所有《茶经》版本的祖本。陈彧之 摄图④:宋代蔡襄《茶录》书影,该书对北苑贡茶的制作品鉴和所用茶具作了整理归纳。陈彧之 摄

  国家典籍博物馆正在展出“茶和天下——典籍里的茶”,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六十余件珍贵典籍将茶之源、茶之饮、茶之道、茶之政、茶之路娓娓道来,展示了中国茶文化深邃的内涵与世界性的影响力。

  1

  “茶”的读音同出一源,是中国茶文化影响世界的证据

  茶的故乡在中国,第一部茶学专著也诞生于中国,这就是享有茶圣美誉的陆羽于公元8世纪撰成的《茶经》。

  “茶和天下”展览中,展出了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多种《茶经》版本,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版本是南宋咸淳九年(1273)《百川学海》本《茶经》。《百川学海》是南宋左圭编印的一套综合性丛书,在此之前问世的《儒学警悟》,被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丛书,但影响力远不及《百川学海》。《百川学海》分为十集,以十天干标序,共收书一百种,在壬集中收录了《茶经》三卷,这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所有《茶经》版本的祖本。

  《茶经》三卷包括十个部分,开篇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原产地,茶学家在西南地区发现了许多野生大茶树,而生长于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小湾镇香竹菁山坡上的一棵茶树,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粗壮、最古老的栽培型大茶树。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种茶饮茶史,今年9月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审议我国提名项目“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10至14世纪傣族、布朗族先民迁居到景迈山,种植茶树是其重要的生计方式,在此过程中,形成了林茶共生、人茶共荣的茶文化景观。

  中国人很早就种茶饮茶,但茶的称谓在唐代之后才统一。陆羽说,茶之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这五个字,除了茶之外,只有茗尚为今人使用,其他都很生僻。

  展览中展出了唐代欧阳询等辑《艺文类聚》的一种明代刻本,《艺文类聚》是唐代官修类书,类书与丛书不同,丛书完整收录一本书,而类书则将完整的书打散,分门别类排在一起。《艺文类聚》“草部”下收录了晋代杜育的《荈赋》,这是中国茶文学的开山之作。作者是在一个初秋,与友人到山上采茶,“厥生荈草,弥谷被冈,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露之霄降”,得天地之滋养的好茶,须以清流冲泡,配以光润的茶具,“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煜若春敷”,由这四句可见那时人们饮茶保留沫饽,并且激赏这沫饽如积雪一样白,如春花一样灿烂。

  《茶经》的一条原注,说“茶”字出自唐玄宗御制的《开元文字音义》,这是一部已散佚的书籍。“茶”由“荼”字减去一横而得,考古学家在长沙市魏家大堆四号汉墓中发现了一方“荼陵”石印,荼陵就是今株洲市茶陵县。荼和茶两字关系极为密切,茶作为荼的俗字在民间使用了很长时间,《开元文字音义》将“茶”字收入,给予其权威性的确认,而陆羽的《茶经》统一使用“茶”,在推动“茶”字的流行普及上居功甚大。

  世界上大部分语言中茶的读音是由我国茶的方言读音转变而来的。“茶和天下”展览中,展出了18世纪英国大诗人亚历山大·蒲柏的《劫发记和其他诗歌》。蒲柏将荷马史诗翻译成英语并作了注释,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劫发记》,讲的是男主人公被控不当剪去一位贵妇的秀发,从而引发两个家族的争端。诗中有一段写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女王安娜女王在她的宫殿中有时听政、有时喝茶,学者据押韵规律认为当时表示茶叶的“tea”的发音可能为“tei”,这个发音相当接近闽南话中茶的发音。

  茶的读音,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证据。茶是中国人对世界的重要贡献,茶适应于不同的食俗、不同的文化,幻化出千姿百态,其所蕴含的茶和天下的人文精神历久弥新。

  2

  茶圣陆羽精于鉴水,茶仙卢仝道出饮茶诸境界

  陆羽将普通的茶事提升到艺术的层次,对于茶事的每一个环节,陆羽都十分讲究。我们且不论陆羽煎茶法的诸多步骤与要诀,只说煮茶用水。陆羽说“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水之中也有分别,“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濑勿食之”,湍急的山水不可取,钟乳石滴下的水、石池中缓慢流淌的水为上品,这些水富含矿物质,用其冲泡茶别具滋味,若实在没有山水,只能选江水、井水,陆羽给出的建议是“江水取去人远者,井水取汲多者”。

  “茶和天下”展览中展出了唐人张又新撰写的《煎茶水记》,它也收录在前文提及的《百川学海》中。《煎茶水记》是一部专论水的茶学著作,其中提及陆羽的“名水榜”,书中还讲了一个陆羽鉴水的故事,听上去就很有唐传奇的意味。

  这是发生在唐代宗时的故事。湖州刺史李季卿赴任途中,在扬州遇见了陆羽,他素闻陆羽的大名,想喝到陆羽亲手煎的茶,恰此地又有天下闻名的南零水。

  南零水在长江中,要取此水殊为不易,须与江心的湍流做一番较量,李季卿派了一位信得过的使者前去取水。

  水取到后,陆羽用勺子从瓶中取水过目,对李季卿说,这水虽是长江水,却不是南零水,好像是靠近岸边的江水。使者坚称自己取的是南零水,陆羽不言,将瓶中水倒出,倒到一半时,忽然止住,对李季卿说这才是南零水。使者只得将取水实情告诉众人,他取得满瓶南零水后,在驶向岸边时,小舟摇晃剧烈,洒出了半瓶水,他因害怕被责罚,从岸边取了半瓶水补上,没想到陆羽对南零水如此熟悉,真可谓是“神鉴”也。

  陆羽被尊为“茶圣”,唐代还有一位爱茶成痴的人获得了“茶仙”的美誉,他就是稍晚于陆羽的卢仝,大名鼎鼎的卢照邻是他的祖父,他也写得一首好诗,为茶文学、茶文化留下一段美谈。

  “茶和天下”展览中,展出了《王荆公唐百家诗选》的一种清代刻本,这是王安石编纂的一种唐诗选本,他认为“欲知唐诗者,观此足矣”。王安石选了卢仝的一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日上三竿,睡梦中的卢仝被叩门声叫醒,门外是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派来送茶的使者,孟简送来了阳羡产的饼茶,诗中称之为“月团”。这茶“至精至好且不奢”。送走了使者,卢仝留下友人的这片心意,煎茶自饮,“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卢仝连饮七碗,每一碗的感受都不相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这一段常单独抽出,冠以《七碗茶歌》等名。倘若读到此处就不再读下去,我们对卢仝的了解便止于他是一个精于饮茶的人,他道出了喝茶的不同境界。

  在这一段之后,卢仝说要乘着这清风飞到神仙所在的蓬莱山,问问那些高高在上的神仙,是否低头看到了苍生的疾苦,“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这是更高远的境界。

  3

  宋人将茶具拟人化,为其冠姓名、写赞语

  茶事兴于唐而盛于宋,“茶和天下”展览中为四部古代茶学著作单独设置了一个展区,除了陆羽的《茶经》外,另外三种都出自宋人之手,分别是蔡襄的《茶录》、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和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

  这三种著作都与宋代北苑贡茶有关。北苑在今福建建瓯凤凰山,这里在五代十国时曾为闽国、南唐的贡茶园,至宋代,北苑贡茶达到鼎盛。北苑贡茶“龙团凤饼”代表了宋代制茶的最高成就,据《宣和北苑贡茶录》的记载,“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特始于此”。在北苑贡茶史上,蔡襄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在庆历年间任福建路转运使时,监造北苑贡茶,“创造小龙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自小团出,而龙凤遂为次矣”。之后,蔡襄在皇祐年间撰成《茶录》二卷,对北苑贡茶的制作品鉴和所用茶具作了整理归纳。

  说到茶具,宋代审安老人撰写了一部《茶具图赞》,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茶具图谱,书中绘制了十二种茶具,有趣的是,作者将茶具拟人化,为其冠以姓名、字号与宋代职官名号。

  下面让我们来结识一位石先生。“石先生,名凿齿,字遄行,号香屋隐君,官转运使。”这是《茶具图赞》中对茶磨的介绍,茶磨多为石制,以石为姓很贴切;磨上凿齿,倘若用得多了,磨齿受损,须重新凿齿;研磨饼茶的速度很快,故字遄行;研磨饼茶时茶香四溢,但茶粉在上下磨盘之间,从表面看不到,故号香屋隐君;宋代各路设转运使,主管本路财赋、漕运钱谷等事,茶磨轮转不停,恰合转运之义。

  《茶具图赞》有图有赞,作者为每一件茶具都写了一段赞语,写给石先生的赞语是:“抱坚质,怀直心,啖嚅英华,周行不怠,斡摘山之利,操漕权之重,循环自常,不舍正而适他,虽没齿无怨言”。古人不仅将茶具拟人化,也将文房四宝等日用之物拟人化,赋予无生命的物以丰沛的生命,让平凡的生活多一点趣味。

  认知宋代茶事,应与宋诗、宋画合在一起看,这是讲究理趣的时代,是文人画崛起的时代,茶越发成为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他们与茶有关的故事凝结为后世不断引用的典故,让茶文化的魅力代代相传。

  “茶和天下”展览中,明刻本《容斋四笔》带领观众走进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生活。《容斋四笔》是宋代文学家洪迈的作品,他很喜欢写笔记,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一直写到五笔,现在一般将各笔统以《容斋随笔》之名出版,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种笔记小说。

  洪迈偶然在友人家中读到了李清照为丈夫赵明诚的《金石录》撰写的后序,将内容撮要记在了笔记中,其中提到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在青州的生活是何其高雅,“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则举杯大笑,或至茶覆杯中,不得饮而起”。然而,快乐的时光转瞬即逝,南渡之后,李清照连遭失去故国与失去丈夫的打击,昔日两人尽力搜集的图书文物被毁被夺,她在词中慨叹“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李清照隔代的知音,清代的纳兰性德,亦慨叹“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大多有一个由初始状态演变至今的发展脉络。通过典籍的记载,我们得以知道唐人、宋人的饮茶方式如何演变成今天直接冲泡加工好的茶叶,我们得以知道茶如何从原产地中国逐步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喜爱的饮品。

  茶,这产自南方的嘉木,实在非同寻常。(作者: 陈彧之)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584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祖孙两廉吏 一脉为民情

下一篇: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纪检舆情网 jj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