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舆情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廉洁文化 >正文

去浮存实簸箕舞

时间:2023-06-18 来源: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作者:佚名 0

  “簸、簸,簸簸箕,米过来,糠过去。”在农人的记忆中,簸箕是件最普通的农具,每一个庄户人家,无论生活宽裕还是困窘,都离不开簸箕这个日常生活用品。

  簸箕三面有沿儿,一面敞口,周边凸起,一般用柳条或竹篾编成。有一种枝条细长柔韧的杨柳科柳属灌木植物,因其可以用来编制簸箕,故名簸箕柳或箕柳。《齐民要术》中描述箕柳种植方法时提到,每年到了春天,地冻消释时,在山脚河边,将柳条割取后,截成三寸长的小段,漫撒在地里面,土壤覆盖后,再经过水浸,小段的柳条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到了秋天就长成箕柳,可以用来做簸箕了。

  《礼记·学记》中云:“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簸箕的制作颇有功夫,要经过脱皮、蒸晒、浸水、捂软、编扎、缠边等多道工序才可成形。一节节新鲜的柳条,经烈日刺痛,历风霜侵蚀、火光映烤、时光浸渍后,才有了柔软的筋骨和阔大的承载胸襟。在编织师傅的左插右穿下,柔细如丝的柳条华丽转身,变成了经纬缜密、变格匀称的簸箕。从芬芳水泽转身走进村庄,走进一户户农家,簸去繁杂,留下丰收,簸去忧愁,留住欢乐,去完成一个个新赋予的使命。

  “簸”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却是一种很吃功夫的技巧活。乡下人簸簸箕时,先把粮食置于簸箕中,双手端着簸扇不停地晃动,粮食随着簸箕上下颠簸,三五下之后,杂物和尘土就渐渐地与粮食分开,朝簸箕的口边移去,再一扬簸箕口,粮食里的尘土和秕子飞出簸箕,该留的则留下来。簸簸箕要做到身子摆正、心态放平,腰上的力道、手上的巧劲都配合好,才会事半功倍。倘若一扇簸箕端不平,谷物和糠秕就永远分不明白。

  簸箕是扬米去糠的工具,与生俱来的职责是筛选。筛掉的是虚浮的、伪劣的、质次的秕谷,留下的是诚实的、饱满的、优质的果实。同样是筛选,筛和罗是从尺寸上筛选,看表面,谁大谁小,小的就让你过去,大的留下来。簸箕却不同,哪一粒粮食潜藏在壳子里,不愿意与它的故交糠壳们分开;哪一撮稗子的籽粒想混进农户的粮囤里去过温暖的冬;哪些土块想冒充粮食接受崇高的礼遇。虽没有眼睛,心里却经纬分明、一清二楚。于是,在乡下人一下下的簸扇中,簸箕凭空制造了风,将那些混迹在粮食中外表靓丽、内心虚空的伪君子们吹出了原形。

  去浮存实是簸箕这种农具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为人处世的启示。《世说新语》里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期,司马昱邀请王坦之和范启前去议事。范启、王坦之两人互相谦让,都让对方走前头。推让半天,最终王坦之走在了前面,他说了一句“簸之扬之,糠秕在前”,而范启听后立马回了一句“洮之汰之,沙砾在后”。在这个故事里,簸箕的原理被双方巧妙地拿来表示自己的谦卑,两个人相互礼让,都以对方为尊,因而气氛和谐融洽。

  时代在变革,簸箕已在时光中凝固成了记忆的标本,日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而在簸箕“簸”与“扬”的律动中,也带给人们更多的思考,提醒我们要敢于自我扬弃。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地簸一簸自己,簸去思想上的尘埃,清除心灵上的杂草,将虚浮踩在脚底,把诚实根植大地,活得掷地有声、堂堂正正。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lzjy/lzwsp/202306/t20230616_803278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责先利后

下一篇:种蛏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纪检舆情网 jj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