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陆氏:耕读传家 廉传千古
平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青山绿水之间,小桥流水之中,平畴绿野之上,负载了绵绵数百年的灿烂文化和历史,也孕育了无比厚重且各具特色的家风家训文化。这其中,陆氏作为平湖世家大族,群贤辈出,他们的家风家训在平湖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图为平湖环东湖景观
陆氏为江南巨族,文武勋官列鼎铭者几千人,家族清官廉吏频现,如被誉为“郁林石”的陆绩、“十大名相”之一的陆贽、“陆公堤”陆光旭等。在明清时期,曾出过十多位进士,人称“一门三代四尚书”。到了清代,更是出现了集清廉之大成者——陆陇其。平湖陆氏耕读传家的理念深入人心,千古传承的清廉家风也在这陆氏后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为陆氏代表人物介绍
陆杲(1506-1578),字元晋,号胥峰,靖献八世孙,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历任刑部云南司主事,封礼部祠祭司郎中,赠刑部尚书。陆杲在外做官时间不长,他觉得罢官回家“得砥修礼训,以式乡闾,岂不若一官耶?”为敬祖睦族,他在县城建立陆氏景贤祠,并手书《陆氏家训》教育子孙。家训中写道“四民之业,士农工商,孝悌忠信,人道之纲。凡我子孙,有官职者,以正直忠厚为本,以公廉仁恕为心,谦恭勤慎,节用爱民,忠贞体国,翼翼小心”。他教育子孙要“孝悌忠信”。陆杲后裔保持了乐善恤族的传统,其中又以长子陆光祖最为突出。
图为陆氏家训合集
陆光祖(1521-1597),字与绳,号五台,别号小峰,陆杲长子,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进士,嘉靖二十八年任北直隶大名府浚县知县,嘉靖三十二年任南京礼部主事,补祭司主事,并先后担任过祠祭司郎中、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兵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陆光祖知浚县事四年,却政绩卓著,后世对其多有褒扬。明代《大名府保存经书扎符碑》载“平湖陆公升迁离任,概本县人民欲共立祠,本官屡行禁止”。可见陆公德政深入民心,真正的民之父母官,百姓欲奉之如神明,陆公就任南京,浚县民众“至不远千里走谒”,“民思之苦”凿凿。陆光祖在堂记中说:“伏念吾宗三十余世,世以忠孝节义诗书相传,而公(陆溥)为大宗子,以孝友承家,以廉惠守官,仗忠信,踏风波,受天之佑,公之子孙宜益硕大繁昌……”
图为陆陇其人物半身像
除陆杲、陆光祖外,靖献十三世孙陆陇其可以说是明清平湖陆氏人物中最具影响的人物。正是因为严明的家教,陆陇其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熏陶,把祖辈的遗训,作为为人处事的准则,才成就了其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廉”的风骨。
图为“天下第一清廉”雕塑
陆陇其(1630-1692),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康熙十四年(1675)任嘉定知县,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直隶灵寿知县,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其好学慎思,端重不佻,研读程朱理学,躬行实践,注重教化育人,为官清廉,著有《固勉录》、《三鱼堂文集》、《治嘉格言》等。
图为《治嘉格言》
《治嘉格言》一书中,关于家庭伦理、人际交往、克己修身、节俭持家、读书求知、报本重教等方面的见解,如“勤俭在家,切勿贪吃,切勿生事坏法”“人若有一念之差,便当随起随灭”等,都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
图为陆陇其故里——平湖市新埭镇泖河村
陆陇其两次罢官归家,没有半点积蓄,但他仍要维护皇上的脸面和官场的体面,用18只箱子装满石头巧充财物。陆陇其不但自己恪守清正廉洁,也不许家人腐败,他的夫人朱氏,因忙于劳作,皮肤粗糙,曾被人误认为是在县太爷家里做粗活的老阿婆。陆陇其为官、治家之道成为乡里争相效仿的典范,孕育了“忠义诚孝,耕读礼道”的新埭泖水文化精髓。
图为《清官陆稼书》丛书
时光倒转,数百年后,这一缕清风传承至今。如今已退居二线的平湖市图书馆原馆长陆爱斌作为平湖陆氏后裔,从小耳濡目染陆氏家规家训,也一直以此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岗位上,他潜心研究,带领平湖市图书馆屡创佳绩,打造的“城市书房”品牌获得市民群众一致好评,创建的平湖市农民读书会着力破解农民“借书难、看书难”问题,致力于营造“学习致富 乡风文明 社会和谐”的基层阅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他不断加强学习,通过各种形式讲述与陆氏有关的清廉家风故事,致力于陆氏家风家训的传承发扬。
陆氏家训不仅教育着陆氏后人,还对生活在平湖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影响深远。近年来,崇德向善的平湖人重新修缮陆稼书故居、编印系列故事丛书、沿袭陆氏家风家训,千古传承的耕读文化和清廉家风在薪火相传间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平湖市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zjsjw.gov.cn/zhuantizhuanlan/qinglianwenhua/jiaguijiaxun/202207/t20220713_650653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剪纸话廉洁 巧手传清风
下一篇:诗画传廉韵 笔墨扬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