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纪行
银灰色的云层如被覆盖在绵延群山之上,细雨如纱,飘飘洒洒,入目皆是大片的绿,如若翡翠,温润妍丽。田野葱青,山泉淙淙,若条条银丝带自山谷倾泻而下。车在缓行,不见遮天蔽日的高楼大厦,却自有瑰丽多姿的自然景观。
天空之色明明灭灭,云天茫茫,夹着多情的愁和黏人的湿。海南的初冬与江南的早春有几分相似,却也多了热带雨林独特的气候特征。
车队行驶到巍峨的鹦哥岭下的白沙县元门乡向民村,停在“白沙起义第一枪”旧址纪念园的牌坊前,正对着的便是远处云山映衬下的五人起义领袖雕塑,由巨大整块的红色花岗岩制成,泥红淡淡,质朴庄严。两侧是挺直秀美的木棉,红黄相间,自有一股浓郁的地域气息。雨逐渐大了起来,在地上溅起了一个个小窝,阵阵烟雾飘散在绿树异花间,广场的地面被冲刷得湿滑光亮。
园内设有陈列馆、文化背景墙、景观亭等。
据当地导游介绍,1939年,面对日军侵略,国民党消极抗日,节节败退到五指山,并对当地少数民族进行残酷的政治压迫和血腥屠杀,把白沙人民逼到了死亡线上。在这样的背景下,便爆发了反压迫、反剥削、争取自由与解放的武装暴动——白沙起义。这也是海南境内的第一次起义,打响了革命斗争的第一枪。
起义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了半个月,取得了重大胜利,震撼了整个华南地区。在此后的岁月里,起义队伍几经周折找到了红军队伍,投奔了共产党。
展厅里摆放着以王定江等几位起义组织者为主的铜像。橱窗里展示着当时起义斗争的武器及生活用具,如木弩、火药胸袋、木箭镞、破旧的衣帽、草鞋、棉被、椰壳碗等。这些遗留下来的旧物,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着耀眼的光泽。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黎族兄弟们,经过战火的洗礼,共同谱写了少数民族团结斗争的故事。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了白沙黎族自治县的党史教育基地。
革命之路虽然艰苦卓绝,但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引领白沙人民一路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步出展厅,举目看到牌坊背面醒目的“沧桑正道”四个大字。历史厚重,皆因其承载了太多的苦难与悲痛。一山一河,一花一草,端坐不语,静雅安宁,这是那个远逝的沉重岁月里,无数人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所向披靡”的从来不是什么岁月静好,而是有人在艰难地前行。如今,置身和美生活中,你是否会忆起曾有那么多的先辈,为家国安宁、后代幸福而前赴后继地奔波着。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不就是中华民族一直追寻且继承之路吗?
行程结束时,我再次回望那尊巨大的石雕,铅灰色浓云在山峦间飘飘荡荡,天际处,仿若有神灵挥动拂尘,它比任何时候都美丽,如仙宫一般令人神往。转头问导游:“此山何名?”其摆手笑答:“不知。”英雄青史留名,雄山相守无名,其实恰好。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lzjy/lzwsp/202212/t20221215_7753155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粮印记忆
下一篇:为政以德 政者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