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何氏:崇廉爱民,流芳百世
走进龙泉市兰巨乡豫章村,只见黑瓦白墙,檐廊相接,如一幅水墨山水,古朴而静谧。在这个古风古韵的村子里,何氏家族崇廉爱民的家风山高水长,泽润至今。
何氏宗祠
兰巨乡是宰相故里,官宦之乡,其中豫章村何氏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两宋期间,豫章何氏出了25位进士,官员多达145人。让该村百姓津津乐道的是,大名鼎鼎的北宋一品宰相何执中就是豫章人。千年来,处州十县中,官至宰相且死后被封王的只有何执中一人。
何执中,字伯通,生于北宋神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北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中进士甲科,初为台、亳二州判官。因其理案公正、政绩卓著,遂被提任为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后又升为左仆射。
何执中画像
何执中出身贫苦,少时勤奋好学,为官后从政清廉,勤政为民,惠泽百姓,深得百姓爱戴。何执中退休的《诏书》赞扬何执中道:“敦重而有容,直方而不挠。丞弼八年,勤劳百度。”《宋史》评价何执中是“其在政府,尝戒边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才,宽民力。虽富贵不忘贫贱时。斥缗钱万,置义庄以赡宗族。”清毕沅《续资治通鉴》载:“何执中在位时力主节浮费,戒奢侈,宽民力”。由此可见,何执中是一位清廉爱民之官。
在宋徽宗年间,龙泉古城跨南北两岸原有清化桥,因年代已久,急需筑修。何执中想乡民所想、急乡民所急,为修筑清化桥,他不仅自己出钱,还出面向文武百官募捐银两,为故乡出钱出力。大桥修筑落成后,清化桥更名为“济川桥”。后来,龙泉百姓将此桥修建之事传为千古佳话。
济川桥(前)
何执中是档案管理的始祖,也是我国历史上用制度来约束官员、防止腐败的倡导者。北宋熙宁以前,由于没有专门管理档案的机构,当时各部官员便将自己经办的公文档案用柜或箩筐存放在自己家中,如果有人需要查阅公文,则要花大笔钱购买,即所谓“舞文取贿”。当时,这种不正之风已成气候,查阅者自然怨声载道,一定程度上败坏了官员的名声。时任吏部尚书的何执中发现了这种弊端,就向朝廷奏请。经批准后,率先在吏部建立了架阁库(即现在的档案馆),设专官负责管理账籍案卷,实行免费查阅,并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杜绝了利用档案做买卖交易的腐败现象。
在何氏众多名宦中还有一位百姓熟知的好官何澹。何澹为南宋著名政治家、官至正二品副相,字自然。开禧元年,何澹在巡视家乡丽水白龙坝时,见大坝屡遭山洪冲击,多处倒塌,洪水过后堰渠干涸,庄稼枯萎,碧湖平原灾情严重,百姓苦不堪言。而且,白龙坝为木筏拱型大坝,每年都要伐木修坝,百姓负担沉重。于是,何澹奏请朝廷调兵3000人到处州疏浚通济堰,并亲自主持修建工作,最终将木筏坝改为石坝。通济堰经过百余年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仍为碧湖平原上的水利命脉,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灌溉效能。
何氏家训十二则
如今,豫章村也把何执中的廉洁精神以祖训族规的方式固化传承下来,制定了《何氏家训十二则》,包括训孝、训悌、训忠、训信、训礼、训义、训廉、训耻、训敬祖、训敦族、训为善、训守成十二则,内容涉及忠君爱国、清正廉洁、尊老爱幼、诚信礼善等方面,与传统文化中“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八德”理念一脉相承。其中,何氏家训还特别突出地强调了“廉”和“耻”这两方面内容,要求后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
何氏祖先对后人的训诫以及历史事迹,已成为豫章村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的活素材。近年来,村里还组织治家格言征集、经典家训诵读等活动,通过舞蹈、歌曲、方言快板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寓教于乐中传播何氏文化崇廉爱民的家风理念。龙泉何氏秉持的家风穿过千年的岁月烟云,正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坚实地融入这个古老的村庄里。
(龙泉市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zjsjw.gov.cn/zhuantizhuanlan/qinglianwenhua/jiaguijiaxun/202208/t20220822_6780650.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巧手"掐"廉画 清风育美德
下一篇:"清"育师德 "廉"润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