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兰:世代传承家国情
魏兰(1866-1928),字石生,浙江云和人,光复会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先行者,革命家、实业家、教育家、文学家、画家,被世人誉为“云和之光”。
魏兰像
代代相传好家风
魏兰的家族是云和当地的名门望族。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清朝官员,为官期间,都怀勤政爱民之心。
嘉庆年间,云和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吃树皮草根,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魏兰的曾祖父魏精见此现状,日夜忧心,虽然他只是一名俸禄微薄的学官,但他还是倾其所有向百姓施粥,并写诗从精神上鼓励灾民熬过难关,同时号召富人以慈善之心救济百姓。魏精在外地任职期间,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不忘给儿子魏文瀛写信劝勉他要心怀大志、见贤思齐,立品德、勤奋学习、勤俭节约、振家风。
魏兰的祖父魏文瀛从小就关心民间疾苦,在父辈们的影响下也成为了一名勤政爱民的好官员。其在上海金山县任职时,辖区有河流淤塞,他便拿出俸禄带领百姓进行疏浚,深得当时清代名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赏识。魏兰的父亲魏钦孟同样深受良好家风熏陶,在任直隶州州同等官职时,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光复革命办学业
魏兰深受良好家风的影响,少年时就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
在好家风的引领下,魏兰一生怀着炽热的救国救民情怀,为挽救民族存亡投身革命近20年。面临山河破碎,清政府腐败无能,他在《云和杂咏》里写道“休称杨柳飞花早,且看芙蓉出水迟。自古山林多俊杰,担当宇宙是其谁。”1902年,魏兰怀揣理想加入蔡元培组织的中国教育会,并两次东渡留学日本,1904年,他从日本留学回来,与蔡元培、陶成章等人创立了光复会。
1904年3月,魏兰为培养光复会骨干,变卖家产在原云和箬溪书院创办先志学堂,并和陶成章等人亲自任教。任教期间,魏兰一边筹集革命经费,一边培养革命力量。先志学堂成为浙江第一所联络会党和培养革命骨干的学校,一时间,处州各地志士纷纷云集,该学堂先后培养了许绍南、叶仰高、张庆祥等革命志士。
从1906年4月到1911年10月,魏兰携家人常驻南洋柬底里,为《中兴报》撰稿宣传革命,成立书报社扩大影响力,发展革命力量。1911年6月,魏兰与陶成章在泗水组织光复分会,并为上海、杭州、镇江、南京等地的起义筹措活动经费。
魏兰写给儿子魏亦南魏亦可的家书
爱国情怀永相传
晚年的魏兰功成身退,致力于发展家乡的教育、农业和工商业,他从革命志士转为造福地方的贤达。他创办了云和中学,开办“定兴花边厂”,种植并改良云和雪梨、引进香梨,修建了云和白水堤,一心一意为当地百姓造福。
在魏兰的影响下,他的后辈们也满怀爱国之心。辛亥革命时期,其堂侄魏毓祥曾在松阳、青田、温州诸地四处奔波,联络会党。大儿子魏毓汾从小目睹父亲为革命积极奔走,也跟随父亲一起参加革命。小儿子魏亦可中学毕业后,从南京黄埔七期高级步炮班毕业,先是就职于南京弹道研究所,后又随部队撤到重庆。抗日战争时期,魏亦可从重庆第一兵工厂护送一批军工模具到云和小顺铁工厂,留在家乡为国家效力。二儿子魏亦南的七位子女,四位是教书育人的老师,两位是悬壶济世的医生,还有一位是知名剧作家魏峨。魏峨幼承家学,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奔赴朝鲜。1956年,魏峨复员分配到浙江省文化局工作后,创作了不少优秀剧本,所著《卧薪尝胆》在全国引起极大的关注。魏兰的孙子魏裕安老人说:“祖父报国爱民、崇德向善的优秀品质成为子女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箬溪书院研学馆
位于箬溪书院研学馆的“云和先志学堂”是魏兰先生在云和创办的最早新式学堂,其中保存有魏兰撰写的《浮云集》,编撰的课堂教材《图画易知》和《算学易知》,以及与儿子魏亦南魏亦可的往来家书。如今,箬溪书院研学馆也已成为弘扬魏兰先生胸怀家国情怀、传承魏氏优良家风的清廉教育基地。
(云和县纪委监委)
原文链接:http://www.zjsjw.gov.cn/zhuantizhuanlan/qinglianwenhua/jiaguijiaxun/202209/t20220901_684544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老青携手绘廉心
下一篇:择贤友而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