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舆情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廉洁文化 >正文

记忆 | 两箱日记

时间:2022-08-06 来源:宁夏纪委监察网 作者:佚名 0

  “献身革命哪愁难,百炼千锤只等闲。双鬓而今飘白雪,寸心到死似丹丸……”

  翻开承载着历史的木箱,一本本黄旧磨损的日记本上,承载着一段段难忘的革命故事。

  撰写这些日记的人名叫林汝楠。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即原中共闽中地委副书记、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副政委。

  一

  林汝楠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珠江村三座厝的一个普通家庭。三座厝是革命时期珠江联络站旧址,也是莆田沿海早期的革命据点之一。林汝楠继承淳朴正直的家风,从小聪慧好学,追求真理。

  1929年,中共莆田县委委员吴承斌来到当地点燃革命之火,15岁的林汝楠就在革命环境里熏陶着。全面抗战爆发后,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抗日十人团”,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产主义信念在他心中逐渐扎下了根。

  1939年,林汝楠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在这里,他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久,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厦大总支宣传委员,并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1943年,林汝楠以优异成绩从厦大毕业,根据党的指示,返回家乡全身心投入革命活动。他受聘于莆田中山中学,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不久,因身份暴露,林汝楠参加了中共闽中游击队,直接投身于血与火的战斗。一路踏着荆棘前进,他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直至领导闽中人民开展革命斗争,足迹遍布闽中的山山水水。

  “一个革命者就得百炼成钢!”林汝楠多年来一直有记日记和画速写的习惯。在一篇普通日记里,这名“战士”记载了一段翔实严酷的战斗场景,并用这句质朴的话语收尾,表明了磐石般的革命意志。

  在白色恐怖和血雨腥风的岁月里,林汝楠和战士们一起挖野菜、啃草根,风餐露宿,穿着破旧单衣借火御寒,在烽火连天中艰苦斗争,多次战地负伤。

  二

  1946年6月,林汝楠任中共闽中特委委员。同年11月,他奉命回莆田开展工作,在北高沿海地区恢复党组织和游击队活动的据点,培养了一批新的革命力量。他带领工作队,与贫苦渔民交朋友,建立了可靠的鱼水关系。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与队员们发动群众开展“抗丁”斗争,组织起一支100多人的群众武装,后统一组建为莆田人民游击队,于1947年4月并入闽中游击纵队。同时,为改变部队装备差、粮食短缺的状况,林汝楠带领几名同志想方设法筹集经费、粮食、药品等重要物资,为当地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打下坚实的基础。

  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发现三座厝是革命活动中心据点,又是林汝楠的居住地,将其列为“清剿”重点。至今,在三座厝的第一道厅门上,仍留有醒目的弹孔痕迹。

  “北高、珠江、西亭、溪安、常太等基点村,轮番遭到‘搜剿’,基点村群众付出了重大牺牲,我们与人民是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日记本里记录的这件事,发生在1947年,林汝楠等人按省委命令,率领游击纵队转战戴云山,不幸被重兵围困而失利,多位指战员壮烈牺牲。

  峥嵘岁月,几番陵谷。透过这些残缺不全的日记本,可以清晰地看到闽中游击纵队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也更能感受到林汝楠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担当。

  1948年6月,林汝楠任中共闽中地委副书记,因地委书记黄国璋离职就医,遂实际主持闽中地委工作。1949年2月,主持组建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任副政委。其间,领导闽中地委和闽中支队扩党练干,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接应和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解放闽中地区。

  三

  新中国成立后,林汝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大公无私、两袖清风。他不让子女用公家的一个信封或一页公文纸,兢兢业业地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

  他生活朴素,三餐粗茶淡饭,冬夏各两套粗布衣,仅有一套呢子中山装,外出开会时才穿上。他要求孩子们从小独立生活和分担家庭琐事。根据林汝楠的女儿回忆,林汝楠每月工资200多元,固定邮寄40至80元给有困难的革命群众和烈士遗孤,并且承担起其三叔遗孤的部分生活费。

  在日记中,林汝楠这样写道:“我多次受伤,都在群众家养伤,他们千方百计为我求医买药,将自己舍不得吃的一点点大米、番茄、茄干都留给我吃,他们却吃野菜地瓜渣。有一次我的伤口化脓了,南日岛老妈妈叶老沙把剩下一块破棉撕下给我洗伤口。”

  1956年,仙游石湖底老区群众阿梯父子来福建省教育厅看望林汝楠。事后,林汝楠思绪难平,对其子女说:“戴云山失败后,我们路经石湖底,要是没有他们父子的帮助,我们即会全军覆没。”一枝一叶总关情,林汝楠永远忘不了老区群众,永远与他们保持着鱼水之情。

  润物细无声,林汝楠以自己的言传身教,成为他人的一面镜子、校正人生的坐标。在他的影响下,全家男女老少共14人投入火热的革命生涯:他的二弟担任莆田县工委书记,三弟参加了闽中游击纵队……还有很多群众也参与到革命斗争中,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演绎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林汝楠说:“我这辈子没有什么遗产,只有两箱日记。”这两箱日记看似简单,却是他留给人们最动人、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在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是转瞬即逝,但精神的力量能永远鼓舞一代代人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忠诚和智慧建设美好家园。(连白霜)


原文链接:http://www.nxjjjc.gov.cn/xbnxjw/lzjy/lzyy/202208/t20220805_57978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青史斑斑 | 万卷档案在兰台

下一篇:名家走笔 | 弯弯的核桃路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纪检舆情网 jj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