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舆情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热点专题 >正文

记者观察丨“一卡通”监督治理须持续深化

时间:2022-06-27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佚名 0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曹俊明 徐菱骏

  重大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金……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补贴资金能否精准、及时发放到人到户,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为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纪检监察机关推动各地探索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惠民惠农“一卡通”,让补贴直达群众社保卡账户,并督促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资金下拨发放等关键环节监管。据四川省眉山市纪委监委数据显示,2018年推动“一卡通”治理以来,当地相关领域违纪人数从当年的565人,锐减至去年的51人,腐败空间被大幅压缩。

  在“一卡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记者注意到,向“一卡通”伸黑手,虚报冒领、占用套取、优亲厚友现象仍时有发生。重要原因之一是不少相关违纪违法行为发生时间早,且长期持续,存量问题尚未清零。今年年初,湖南通报10起“一卡通”问题典型案例,其中7起始于2019年以前。云南省丽江市纪委监委近日通报的4起相关案例,违纪行为持续8至11年不等。

  补贴项目种类多,公开公示不足是问题多发的另一原因。一些村民不了解发放政策、时间、明细,也不清楚该享有哪些补贴,加之部分基层工作人员以公谋私,导致群众应享未享或未足额享有,出现“糊涂卡”“马虎卡”“代管卡”。陕西省旬阳市石门镇村干部郭某,帮群众挂失“一卡通”时,私取4000余元。江苏省扬州市某村党支部书记钱某,代管村里7户五保户“一卡通”存折,仅给他们发放了部分补助金,截留3万余元。

  此外,各部门数据缺少互联互通,资金下发依据的基础数据错漏、滞后,给相关违纪行为提供了便利。“造假”是“一卡通”领域腐败最常用的手段。通过制作虚假住院资料、替换或虚增资金发放人员名单,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原藕塘乡民政办主任徐学彬套取247万余元资金。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某社区干部王某某婚后户口随迁到妻子所在街道,利用各镇(街道)失地农民补贴发放数据不互通,在出生地和妻子所在街道间重复领取补贴长达15年。类似如冒领已死亡人员“养老金”等,同样是钻了部门间信息不对称的空子。

  今年以来,多地纪检监察机关深化“一卡通”专项治理,既查历史遗留问题,又盯翻新变异,持续堵塞监管漏洞。

  严查“一卡通”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形成强力震慑。5月,湖南省纪委监委在全省深化开展“一卡通”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关注教育、民政等9个部门,重点治理2018年以来“一卡通”项目管理、资金使用、代发机构监管等存在的突出问题。

  推动扩大“一卡通”覆盖范围,全面公开公示,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解决补贴发放不透明问题。陕西省子洲县纪委监委推动补贴资金发前发后双公示,通过微信群推送给群众。“比如退耕还林补贴,群里清单一对比就知道领的对不对。”该县财政局负责人说,对监督传达的责任压力感受明显,同时也很欢迎这种监督和治理,“笔笔都有明细,有问题随时调出数据。群众更了解我们的工作,也更信任我们。”

  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数据不通和材料伪造问题。眉山市纪委监委推动职能部门不定期比对数据,交叉撞库提升发现问题能力。同时,督促在“一卡通”发放平台基础上,建立审批平台,实现申报审批全程留痕。“以前,申报审批主要在线下,出现问题后有关部门以资料遗失等为由,会造成追查困难。”该市纪委监委干部介绍,现在农户线下填报后,从村级核实开始就会把资料扫描电子化。乡镇审核、县级确认也全程在线上进行,“各环节都能清晰看到原始材料,责任一目了然,便于倒查追责。”

  规范小微权力,打通“一卡通”中梗阻问题,纪检监察机关除了做实日常监督,推动村务公开,强化基层治理外,还须不断压紧压实职能部门责任。“有的职能部门工作浮于表面,对补贴资金、项目疏于监管,审核把关不严,导致问题难以发现、日积月累的情况仍存在。”湖南省郴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原文链接:https://www.ccdi.gov.cn/toutiaon/202206/t20220625_20137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丨通江达海向未来

下一篇:深度关注丨深挖乱占耕地背后腐败和作风问题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纪检舆情网 jj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