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为心
“守正为心”出自唐代柳宗元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原文为“守正为心,疾恶不惧”,意思是坚守正直之心,痛恨邪恶而无所畏惧。
关于“正”,《说文解字》这样解释:“正,是也”,本义为平直、平正,引申为形容人正直正派、品行端正。《汉书·刘向传》认为,“君子独处守正”。“守正”,顾名思义,即恪守正道。守正,就要胸怀正气、行事正当,守住内心的原则和底线,守住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就是为人正直、嫉恶如仇之人。据记载,柳镇在做晋州录事参军时,晋州刺史是武夫出身,粗暴凶悍,嗜杀成性,手下官吏没人敢与他争论,而柳镇却据理力争。当看到有人无辜将被处死,柳镇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鞭打杖击,反对刺史的暴行。晋州刺史气得暴跳如雷,掀掉几案折断坐席,但柳镇也不因其淫威而屈服。后来,柳镇被授予侍御史一职,唐德宗评价他:“守正为心,疾恶不惧。”
“正”存于“心”,百毒不侵。《朱子语类》写道:“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一块地里,庄稼不去扎根,杂草就会疯长,心灵的地里也是如此。正在邪必去、恶必遁,只要心存正气,就会坦荡立于天地之间;反之,胸中正气不彰,邪念丛生,骄傲就会战胜谦逊,暴躁就会打败冷静,贪婪就会遏抑节制,懈怠就会代替勤勉……人一旦被这些负面的、消极的“杂草”主宰,就会背离正道、恣意妄为。因此,守正是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必需,须臾不可背离。
中唐贤相陆贽为官清慎,年轻时谒见寿州刺史张镒,后者认为陆贽是奇才,与他结为忘年交。陆贽告辞时,张镒赠钱百万,陆贽没有接受,只收了一点茶叶。陆贽为相期间,与地方藩镇官员交往,清清白白、一尘不染。别人送给他的礼物,哪怕再小,他也概不接受。皇帝知道后,劝他受之无妨。对此,陆贽进谏认为,收受礼物的口子一开,由小到大,由此及彼,收小礼必然养成大腐。陆贽恪守为官清廉之道,防微杜渐,其学养才能和品德风范,都深得当时及后世称赞。
守正即守心。《清代名人轶事》中介绍了康熙朝名臣张英的心得:不允许忧喜、荣辱、进退、升沉、劳苦、生死、得失等念头困扰自己的心灵,偶尔稍有疏忽,马上纠正过来。同时告诫自己,不可告人、不合礼法、费力挽回的事情坚决不做。张英勤于自我检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行违背礼法之事,始终勤慎,康熙帝为此曾称赞张英“有古大臣风”。
守正当慎初。南唐学者徐锴有言:“正者,守一以止也。”从数字上说,“一”是起点。对为政者而言,“一”是干事创业的底线,自觉做到“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绝不为破纪破法的第一次开口子,方能避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一”就是初心,只有初心不改,做到一心为公、一切唯实、一身正气,方能行稳致远。
原文链接:http://www.gzdis.gov.cn/lzjy/lzwsp/202203/t20220324_731065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伏剑教子
下一篇:只待新雷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