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舆情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廉洁文化 >正文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时间:2024-03-23 来源:福建省纪委监委 作者:佚名 0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JiU QU ZHU PAI





来武夷山旅游,素有“不坐竹排,等于白来”一说。乘一叶竹筏,览山川之兴形胜,穷峰峦之绝巘,是属于九曲溪独有的浪漫。







































溯源/用记忆探寻历史
bamboo


竹排,亦称筏、竹筏,古称舟、艇、楫、仙舟。因古人常用于捕鱼,故也称“渔艇”。


宋人邱崈在《武夷山渔艇》中写道:“世路风波恶,扁舟去往轻。中流发清唱,千古有遗声。”理学家朱熹在《九曲棹歌》也提及“一曲溪边上钓船,幔亭峰影蘸晴川。”


这里的渔艇、扁舟、钓船也是指竹排。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武夷山黄泥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渔网的构件网坠。说明当地古人很早就学会了捕鱼,也掌握了“渔艇”的制作。


当地还出土了商周时期的“船棺”,棺身轮廓流畅,形似“竹排”。随棺还清理出人纹竹席残片,说明在三千多年前,古人已熟练于竹制品加工技术,并参照竹排的模样,制造出了“船棺”。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寻芳/借山水兴寄风骨
bamboo


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竹排有其独特的优势。竹子轻盈,不像木头那般粗重。且竹子外形挺拔、修长,四季青翠,自古便备受国人喜爱。竹也象征着君子的美好品性,为文人青睐。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范仲淹、李纲、朱熹、陆游、辛弃疾、柳永、吕祖谦、梅尧臣、白玉蟾、刘伯温、戚继光、徐霞客、袁枢、袁枚都曾到过武夷山,乘一叶竹筏顺流而下,或登览指顾,箫咏唱和;或品茗山水,抒怀明志;或筑庐讲学,参禅悟道,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诗文墨宝和锦绣文章。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问津/以豁达经往彼岸
bamboo





如果说历代名儒的偏爱为武夷山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九曲溪上代代泛舟的艄公则可谓撑起了半壁清辉。一叶竹筏、棹歌唱晚的背后,离不开无数艄公的从容摆渡。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武夷山水多奇绝,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多达三十余座,相对高差近2000米。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有经验的艄公也不敢掉以轻心,往往要眼观八方,时时根据水位的高低来掌舵。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在平缓水段,艄公将排梢把手用绳子系在竹排上,任桨片脱离水面,乘水势前行;若遇到激流险滩,则屏住心神蹲下马步,双手摇着往前插,慢慢把好排梢的方向,偏离暗石险渚;若遇上窄流夹道,掌舵人要把竹排对准一线中心,缓缓通过。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其实,人生也如驾驭这一叶扁舟,需摆平心态时刻保持与水的契合,而人往往也只有让外在的行为和内在的灵魂达成一致,才能保持和谐。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做自己的摆渡人。


传承/经岁月沉淀技艺
bamboo


除了万壑千崖一棹过的恣意与豁达,同样令人惊叹的还有那藏艺于民间的九曲竹排制作工艺。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武夷山九曲竹排以当地毛竹为原料,一般在农历正月里制作。有去皮、晾晒、摆直、烧排头、拼排等二十多道工序,却不费一钉一铆。且坯竹不同,工艺则不同。需依照坯竹的形状、老嫩,以及竹节疏密制作,在耐心与坚持的双重考验中,使每根竹胚弧线流畅、张度统一,非常考验手艺人的功底。民间素有“看三年,跟三年,想动手,再三年”的说法,没有极高的悟性,不是几十年做排的老艺人,一般做不成这活儿。


武夷山九曲竹排排头高高翘起,排尾微微上翘。行驶中,此起彼伏,随波起舞。因此,人们把竹排称之为“九曲溪上的舞者。”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高高翘起的排头却是火“烧”出来的,民间称之为“烧排头。”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当地有首《做排谣》唱道:“武夷竹排走溪边,一根一根来相连。削皮要看八九载,烧头要学二十年。”


这项自古流传的技艺,多为师传徒、父传子,一代代传承人在极致的苛求和反复的磨炼中,在年年月月的辛勤劳作中,不断传承、改进竹排部件,专注、技艺、智慧、活力环环相扣。


2019年,九曲竹排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八闽风雅丨九曲溪上,万壑千崖一棹过


相比现代工业流水线,这种古法传承的手作总是更能给人厚实的落地感。专注于每个细节,静心雕琢,便是手艺人的初心。九曲溪上的每一只竹排,都饱含着手作的温度与浪漫。








原文链接:http://www.fjcdi.gov.cn/cms/html/fjsjwjw/2024-03-19/42994983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福地风物丨听,穿越百年的天地之音

下一篇:初心印记丨青山绿水入画来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纪检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纪检舆情网 jj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
中国互联网协会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