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翼:不做明哲保身的“老好人”
杨云翼,字之美,平定乐平(今山西省昔阳县)人。金朝官员,历任承务郎、太学博士、提点司天台、礼部郎中、翰林学士等职。
杨云翼出生仕宦之家,从小就聪颖好学,饱读诗书。公元1194年,杨云翼考中进士第一,步入仕途,官至吏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要职,历经金章宗、卫绍王、金宣宗和金哀宗四朝。
史书称杨云翼无论研学还是为官,都是胸怀坦荡,嫉恶如仇,极富远见卓识。公元1219年,提举榷货司王三锡等奏请“榷油”,就是对生活用油实行专卖,以充实国库。杨云翼挺身而出,在左丞相高汝砺支持下,联合当朝大臣赵秉文、时戬等同僚强烈反对。他们不畏强权,据理力争,给金宣宗详细分析了这么做的严重后果,最终迫使宣宗放弃了“榷油”计划。
杨云翼不畏权势,敢于犯上,但对百姓爱护有加。有一年,京师建造子城,数万兵民服劳役。夏秋之际,爆发流行病。杨云翼带着药品,护理病患,救治了很多人。贞祐以来,不少百姓被蒙古人追杀,不得已渡河到南宋。对此,朝廷欲依据法律处斩。杨云翼上书阻止说:“法律重判的是私渡者,是为了防止奸伪之徒,现在平民被兵所迫,逃到黄河,只是为了生存。如果使他们不死于敌兵而死于法,以后他们只好跟从敌兵了。”宣宗恍然大悟,把渡河而来的人都释放了。
在朝廷重大战略决策上,杨云翼深谋远虑,彰显了他过人的智慧和谋略。他以国事为重,知无不言。金宣宗时期,为了缓解蒙古入侵的压力,频频攻打南宋,但这并没有为金朝带来利益,反而祸及百姓。
公元1217年,宣宗再次准备南伐,朝中大臣都不敢议论,怕担上私通南宋的罪名。只有杨云翼不顾安危,给宣宗呈上了一份著名的奏章。他将征讨南宋的各种利弊因素、各项利害关系分析得清晰而透彻。他说:“现在无论地利还是人事,都与开禧北伐时不同,必须认清现状,如果贸然进攻南宋,搞不好会三面受敌。即使战胜了南宋,占领了淮南,谁又能保证一定能够守住?南宋可以利用长江之险,随时乘机收复。更何况,如果打了败仗,那带给朝廷的将是巨大的麻烦。”杨云翼言辞恳切,据理力争,只可惜并没有说服宣宗。后来,金军果然被宋军大败于淮上,全军覆没。宣宗十分后悔:“我还有什么脸面见杨云翼啊!”
杨云翼以国家利益、社稷民生为重,所以对当朝大臣们瞻前顾后、明哲保身的不良风气非常憎恶。他对皇帝说:“为人臣子固然应该知法守礼,但更应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义务。以国事为重,敢于进谏忠言是每一个臣子的职责,这样国家才能强盛。如果姑息虚礼而摒弃大义,那国家还能靠什么呢?”金哀宗听后,感叹:“非卿,朕不闻此言。”
杨云翼不仅是忠臣良相,同时也是金朝有名的诗人和学者。他博学多才,对历法、医药、经学均有研究,曾参订《太乙新历》,为历法家所称道。他的诗作往往不加藻饰而近于质直,有工炼平稳之风。其文章则长于论辩,说理明晰,有一气呵成之势。
◼ 杨云翼天性雅重,为官刚正不阿,遇事敢言,议论得体,对国家存亡大事极富远见,在士林中赢得崇高声望。
(维宏)
原文链接:http://www.gsjw.gov.cn/contents/5702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西夏学者型国相斡道冲
下一篇:高汝砺:为民直谏的金朝宰相